第四波工業**浪潮將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
工業4.0為中國企業帶來的機遇
工業4.0對中國到底有什么樣的重要意義?制造業在中國的經濟中舉足輕重,不管經濟怎么轉型,為了實現就業,為了促使我們的經濟健康地發展,制造業不可或缺。
*近幾年中國制造業的增速有所放緩,主要的挑戰有幾個:**是勞動力工資在不停上漲。**是生產效率增長速度和成本增長速度不完全同步,*近幾年稍有改善,過去幾年原材料的上漲比生產效率的上漲快很多。第三是能源成本相對較高,而且對于傳統制造業,這個成本持續攀升。第四,貨幣雖然*近有些波動,但是從過去來看,人民幣一直處于緩慢升值狀態,這也不利于以出口為導向的制造企業。*后一點是我們的供應鏈效率非常低。一個農產品(000061,股吧)從農民地頭走到餐桌上,每個環節都賺不了多少錢,但其實從地頭到餐桌價錢已經漲了很多,背后的原因就是供應鏈環節多,效率低。要解決這些問題有各種各樣的杠桿,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工業4.0和中國制造2025。
具體到中國企業來說,機遇在哪里?**,工業4.0可以進一步強化中國企業的成本優勢或者說重獲成本優勢,很多人認為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,其在低端的制造業的優勢會逐步消失。但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形成了非常強的工人隊伍,這些中國制造業工人隊伍素質非常高,像機器人的制造、傳感器等等這樣一些**產品的制造上中國企業會有很多機會。
**,中國的互聯網生態系統發展在世界范圍內應該說是**的,至少跟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并不落后,這一點也可以成為我們一個優勢。
第三就是需求。今天中國廣大消費者對定制化產品、個性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。而且中國的消費者有一個特點,他們需求變化的速度比西方國家快很多,比如在幾年前可能很多消費者還是一種炫耀式的消費,一定要買品牌。但是今天很多年輕人穿衣服、買包不再堅持要**品牌,而是有自己的個性。這一點對工業4.0和制造業企業來講有很大的機會。
*后是在滿足我們對客戶反應速度加快的需求過程中,提升我們供應鏈的效率。我們一直說中國企業跟很多海外企業比,我們除了成本優勢之外,還有一個優勢是在服務上,以及在生產上更高的靈活性,我們認為這些理念跟工業4.0是非常一致的,通過一些新的技術,如果能夠鞏固我們在客戶服務、在靈活應對市場需求中的優勢,應該對中國企業未來有很大助益。
應用工業4.0的挑戰
在應用工業4.0的過程中,中國企業也會遇到一些挑戰。
首先是發展階段的挑戰,不同的企業在制造業的成熟程度上不一樣。有些企業自動化程度已經很高,已經進入了工業3.0的階段。但是也有很多企業是高度依賴人工操作,生產環境和生產條件都不怎么理想。一個很重要的挑戰就是不能生硬套用其他國家成熟的經驗。舉例來講,今天成熟的物流經驗是用射頻技術,加上一個射頻芯片,不用人工掃碼,就能掌握一箱貨品走到什么地方。但是有的企業今天條形碼都沒有,即使是先通過條形碼建立初步的系統,也是很大的進步。所以結合不同的企業要考慮不同特點應對工業4.0,而不是照搬。
**是來自發達國家制造業的**挑戰,發達國家主要的劣勢是人口成本高,今天很多人工作被機器取代,而且在整個制造業自動化和信息化提升之后,它們在效率和成本上會對中國制造形成沖擊,中國企業在這一點上要迎頭趕上。在工業4.0的某些領域,中國跟其他先進國家的差距并沒有在傳統制造業中那么大,我們有很多機會。
第三點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,是組織和協作的挑戰。我們不要錯誤地認為工業4.0僅僅是投資購買一些機器人和先進設備。工業4.0需要緊密的跨部門協作。這種協調機制在很多企業還不是很成熟,或者說不規范。在這一點上,我們認為中國企業的挑戰非常大。一方面,需要去除信息溝通的阻礙,讓客戶信息可以很快地反映到生產和采購上。另一方面,你的采購和生產還要對客戶信息作出很快的反應,否則這些數據就失去了價值。我們有時候見到一種惡性循環,因為上游對前端信息反應慢,甚至忽視它,就會導致銷售或者前端對數據的應用或者數據采集失去動力。我們遇到過現實的例子,大家有很好的終端給銷售人員去錄入它的終端信息、客戶信息、銷售信息,但是因為這些信息沒有發揮作用,所以*終這些系統會形同虛設。
工業4.0是復雜的,**變革的工作。企業不要把它看成是簡單的一個生產自動化,也不要簡單看成是一個IT項目。它不僅是給我們的生產帶來一個挑戰,而且同時要求我們在生產的組織方式上、在跟上下游客戶的關系上要有一些新的理念。
舉一個例子,幾十年前大家談供應鏈管理,大多數人談的是要建幾個倉庫,運輸路線怎么組織,怎么樣做到成本*低、效率*高。但是這些年以來,特別是一些跨國企業談到供應鏈管理,*大的挑戰不是這些,因為這些問題隨著新的社會分工可以通過第三方物流解決。我們今天面臨更大的挑戰是市場和運營的銜接,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之后,市場變化非常快,一方面客戶需求的變化很快,另一方面上游的原材料價格波動非常大,如果還是按照我們過去傳統模式,生產還是按部就班,月初制定計劃,雷打不動,很難滿足市場需求,也很難應對上游的原材料價格波動。所以,很多企業也談到在今天這個環境之下,供應鏈更多的是解決組織問題,解決內部人員的問題,解決溝通的問題。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到工業4.0變革的深刻性,它不只是技術上的變革,而是改變我們管理企業的方式,以及進行內部的溝通和信息交流的方式。
中國企業要想有效應對上述挑戰,把工業4.0應用起來,還有兩點提醒和注意。
一是還是要把基礎的東西做好,在工業4.0這個問題上不是說新技術可以繞開制造業一些*基本的東西,譬如生產規范化、有效的設施維護、人員的技能水平等。不是說機器替代人就不需要員工的技術水平,而是要有更高的技術要求。在這個地方不要有錯誤的觀念,認為可以繞開基礎制造業。比如今天汽車行業很多課題都很熱門,互聯網汽車或者電動車等等,但是它并不等于說可以不造汽車了。
二是結合自身特點找到“抓手”。并不是每一個技術都適合于每一個企業,也不是每一個技術在任何階段都適用。有些技術,比如機器人技術、虛擬技術在很多領域是不適用的。同時有一些技術在現在還不成熟,但是不等于將來不成熟;現在不適用,也不等于將來不適用。每個企業在確定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,動態地行動和優化。不要指望工業4.0一蹴而就,它不是一個IT系統,六個月或者一年就能上線,它一定是個不斷循序漸進的過程。